武汉开关电源
武汉定制开关电源

欢迎访问武汉晶凯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主营:大功率开关电源,直流稳压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定制,可调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厂家,24V20A开关电源,十路口罩机开关电源等产品.电话:180-0865-9058

武汉定制开关电源

027-89909066

18008659058

18008659581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详细内容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时间:2015-01-12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以“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的智能电网创新工程,旨在加快建设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创新体系,突破智能电网前沿技术和关键工艺,推动我国能源开发、配置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引领全球智能电网技术发展。智能电网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的庞大系统工程,小到客户单独使用的智能电表,大到覆盖整个电网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均属其研究范围。它突破了传统电网概念,需要实现新能源、信息、电力电子等多种先进技术的交叉融合,技术复杂、集成难度大。智能电网可极大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用电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国家电网公司运营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条件最复杂的电网,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抢占电网技术制高点,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利用效率提升是公司的历史使命。


  在国家电网公司启动智能电网建设之时,相关技术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无成功经验可循,标准不完善,关键装备缺乏。为此,国家电网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深化落实“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系统优化科技资源,构建国际一流创新体系,直属科研单位、直属产业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海外研发机构、外部科技资源五类创新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开展攻关。


  一流的创新体系催生一流创新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累计建成诸如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32类305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在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种类最全。同时加强与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紧密协作,共同完成柔性直流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等近200项智能电网关键装备的研制,走出一条“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之路。国家电网公司还先后参与编制21项智能电网国际标准,显著提升了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国际智能电网领域已极具话语权。


  2003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居央企前列。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积极推进“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的有力体现,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创新成果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智能电网创新工程的实施,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战略实施,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国家电网公司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国际引领作用,持续推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利用、大电网安全等领域技术研究,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附:背景资料


  一、“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


  国家电网公司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强化公司科技支撑的关键和推动电网技术升级的中心环节,从实现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流四大”(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科技发展战略,为公司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指导公司创新实践的行动指南。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充分认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实施大科研:加强科研资源整合,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创新合力。


  创出大成果:大力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水平,围绕特高压输电、大电网稳定控制等重点领域,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一批具有应用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


  培育大产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扶持有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市场前景的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实现科研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实现大推广: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制度,健全新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把新技术推广应用作为“一流四大”科技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节能、节地、节材新技术在电网中的规模应用。


  二、智能电网基本概念


  1.定义及与传统电网的主要区别


  国际上认为,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信息通信等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观点,智能电网是坚强网架与智能化技术的高度集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现代电网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能够适应新能源大量接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升设备利用率、信息更加集成、方便用户互动


  2.如果没有建设智能电网,当前电网会是什么状况?


  如果没有建设智能电网,将难以支撑近几年风电年均增长98%,光伏发电增长近60倍,分布式光伏增长近20倍的迅猛增长


  如果没有建设智能电网,将难以应对近几年多达20余次的大范围冰冻灾害,将难以使重点城市核心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下降至5分钟的水平,电能质量的改善也不会如此显著


  如果没有建设智能电网,将难以有效支持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的执行,将难以开展对用户的双向互动服务,将难以应对电动汽车年均80%的快速发展


  3.智能电网在能源革命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智能电网基于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大规模储能技术,推动能源开发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推动能源生产模式从以集中生产为主,向集中生产与分布式生产并重转变;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向大范围优化配置、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


  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只有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智能电网,才能适应能源消费的新变化,推动能源消费从单向接收、模式单一的用电方式,向互动、灵活的智能化用电方式转变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智能电网技术密集型特征更加突出,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动汽车等,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通过智能电网构建的能源生产、消费平台将更加开放、透明、友好,推动形成市场快速调节能源价格的机制


  4.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的区别?


  我国面临与国外不同的问题:资源禀赋不同、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调峰电源缺乏


  我国智能电网为全面推进从发电到用电全部环节的建设。国外更侧重于用电侧方面的建设。


  在用电侧方面,国外更多依托电价机制,通过用户响应,提高电网资产利用率与可靠性。国内主要侧重于通过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虽然不同国家发展侧重点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就是要保障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多样化需求


  5.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开展智能电网创新工程?


  我国能源禀赋和电力增长需求,决定了电网难以再依赖传统技术、以简单规模扩张的方式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战略,需要智能电网推动能源结构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提高电网故障自愈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开展智能电网创新工程是公司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自觉要求,是以创新理念建设电网的社会责任承诺


  智能电网创新工程是把握世界能源革命历史机遇、奠定我国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地位的战略决策


  三、 智能电网管理创新


  为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采取了系统性的管理创新。


  1.构建两个创新体系


  在管理体系方面,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构建贯穿各管理层级的智能电网创新管理体系,确保层次清晰、分工有序。首次在能源企业总部成立智能电网管理部门,从全局统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同时,在省级电力公司、直属科研单位、直属产业单位均相应设立智能电网管理机构,并调整省市两级公司工作流程,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有序的管理体系。


  在研发体系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体系健全的优势,构建贯穿完整创新链条的智能电网创新研发体系,确保职责清晰、高效协同。为解决科研资源分散、专业重叠问题,通过 大规模的科研产业单位重组,调整科研产业单位功能定位,实现优势力量聚集,集中开展攻关。建立了自有研发机构、外部科研力量密切协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


  2.形成三个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战略决策和规划机制,确保建设目标明确可行。加强顶层设计,2009年在国际上率先发布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及整体规划,并进一步细化为“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技术标准规划和设备研制规划,提出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分规划试点、全面建设和引领提升三个阶段有序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二是创新工程驱动机制,确保建设队伍高效运转。发挥总部统筹指挥作用,统一部署智能电网试点示范、验收评价及推广应用工作。通过逐层管控,确保规划目标、建设方案、技术标准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发挥绩效考核指引作用,将智能电网建设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有效推进建设任务。


  三是创新资源保障机制,确保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加大人才统一规划和管理,引进22名国际高层次人才。加强资金统筹调配,累计投入研发及建设资金3000亿元以上,有力保障了技术创新。


  3.构建三个创新平台


  一是搭建试验检测平台,支撑研制大批首台首套设备。建设完善建立电网安全与节能等11个国家级实验室,输变电设备防冰减灾技术等72个企业级实验室,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智能电网实验室集群。新建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大型风电并网系统、太阳能发电等三个研发(实验)中心,大幅提升关键设备研制水平。


  二是搭建成果管理和转化平台,保护利用大量突破性创新成果。一方面,建立成果集中管理模式,有效保护创新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推广纲要、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强化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牵头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国内各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向设备制造的快速转化,推动高端装备及时向海外市场输出。


  三是建设实施管控平台,督导推进各类建设任务。应用智能电网工作管理系统,及时掌控智能电网建设进度。依托总部、省、市公司三级运营监测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关键指标全方位、全流程监测分析及风险预警。


  四、 智能电网创新工程实施效果


  1.推动新能源发展


  研发适用于多种地形和气候类型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精度达85%以上。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应用于吉林、江苏、辽宁、甘肃、新疆等20个省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覆盖总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预测容量居世界首位。光伏功率预测系统已应用于上海、宁夏、青海、甘肃、山东5个省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掌握多时空协调的优化调度运行技术,大幅提升安全经济低碳调度能力。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已覆盖全部省级以上电网。


  建成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行方式最多、综合控制水平最高的新能源联合发电工程,使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发电出力转换成接近常规电源的出力特性,攻克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世界性难题。


  智能电网建设支撑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1亿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蒙东等地区风电消纳水平已与世界风电强国相当。


  2.提升供电可靠性


  在世界上率先提出智能变电站理念及设计方案,变电站占地面积减少40%,电缆使用量减少78%,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截至目前,已建成110(66)千伏到750千伏智能变电站1488座。


  建设符合集成化、多样化、智能化特征,具备系统自愈、用户互动、定制电力和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灵活接入等功能的智能配电网,有效提高了配电网运行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78个城市核心区配电自动化及故障抢修系统建设,大幅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型城市核心区年平均停电时间由建设前的24分钟下降至5分钟,达世界先进水平。


  综合运用直升机/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直流融冰装置等关键设备,提高电网应对灾害性气候的能力。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输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主站部署,累计对4263条输电线路和3597座变电站的输变电设备实施了状态监测。


  3.实现双向互动服务


  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全系列、多功能电动汽车充换电装备,创造性提出并实践针对多种电动汽车的换电模式。解决充换电网络与配电网络的统一规划、协调运行难题。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只,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青岛薛家岛、北京四惠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典型工程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处理能力最强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客户2.5亿,开展智能小区、楼宇、园区等项目建设,示范智能用电新理念。2013年推动社会节约电量164亿千瓦时。


  五、 典型项目分类介绍


  1. 新能源并网


  新能源并网技术主要包括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技术、新能源发电智能监控与并网技术、试验检测与认证技术、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控制技术等。目前我国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试验检测、风光储联合运行控制关键技术方面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功率预测技术方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运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内首个专门用于电网运行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目前拥有刀片服务器240台、计算核6560个、存储容量476TB,在2011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名中以每秒53万亿次运算速度(53.09TFlops)列第四十一位。


  目前中心所发布的数值预报结果已在国调及多个网省级调度中心和风电场的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水文预报系统中得到应用,功率预测精度较采用国外数值预报结果可提高1-3%。风功率预测精度目前在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90%以上,内陆省份80%左右。光功率预测精度在85%左右。


  在新能源并网与监控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了国调、分调、省调一体化的风电运行实时调度监测网络,覆盖32个省级以上调度机构、全部810座风电场,实现了风电场与电网互联互通。


  在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控制方面,建设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厂址位于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的河北张家口坝上张北地区,当地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较快但用电负荷较小,必须通过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将新能源电力送至京津唐电网负荷中心,在资源分布和负荷消纳方式上与蒙西、甘肃等新能源基地极为相似,具备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特征,在破解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技术难题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智能调度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大规模新能源友好并网的综合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风电9.85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和储能2万千瓦,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风电4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储能5万千瓦。


  2. 无人机巡检


  国网山东电力2010年4月自主研发成功国内首套智能电力线路无人飞行巡检系统,分为无人直升机和检测系统,自带发电机供电,最大载荷达20公斤,飞行时间1小时,巡检线路20公里,实现一键升降、GPS自主线路导航控制、地理匹配自动控制、飞行姿态自动调整、可见光与红外双重测试、图像和数据多路双向同步传输等功能。


  山东、冀北、山西、湖北、四川、重庆、浙江、福建、辽宁、青海10个单位已试点开展无人机巡检业务,大、中型无人直升机应用于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开展常规巡视和状态巡视;小型无人直升机应用于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单塔进行巡视、故障巡视和小范围通道巡查;固定翼无人机一般用于500千伏及以上线路开展通道巡视和灾后电网评估等。


  无人机巡检可有效降低人员安全风险,提高对隐患、故障的定位监测,替代人工对于高山密林、广袤农田区域的杆塔、线路巡视,最大限度保护自然和农业环境。2014年2月中旬,国家电网投入八旋翼无人遥控直升机,参与湖北宜昌贺家坪镇的抗冰抢险。


  3. 智能变电站


  2009年启动智能变电站建设,以“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为目标,贯彻“安全可靠、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经济高效”的概念设计原则,以智能化、集成化、协同互动、自主自治为特征。


  站内一次设备信息就地采集处理,电缆长度及二次屏位数分别缩减78%、60%;应用预制舱、隔离断路器等一体化集成化设备,建筑面积减少40%;投资水平与常规变电站基本相当;建设工期节约25%。


  应用IEC61850标准和电子式互感器,全新研制隔离断路器和站域保护控制装置两类设备,隔离断路器集成了接地刀闸、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并具备隔离开关功能,是世界上首台通过E2级组合功能试验的126kV隔离断路器;研制了多功能测控装置等19类关键设备。


  建立了具有开放式接口标准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全站各专业系统共享网络和数据资源,实现顺序控制、智能告警与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高级应用,代表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发展方向。


  4. 应对冰灾(直流融冰)


  研制出了具有覆冰图像防雾、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的红外动态图像监测装置,为开发图像清晰,数据准确,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抵御恶劣气象性能优的输电线路覆冰自动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使该系统真正实现了冰情观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


  与气象部门合作,通过多年气象资料和微地形微气象条件分析,发现了影响电网覆冰的 17 个关键因子,揭示了“日地气耦合”电网覆冰规律,开发了电网覆冰自动预报系统,成功解决电网冰情预测这一世界难题。


  研制了不同容量、3个系列 9 种型号的交直流融冰装置,性价比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建立了从高压到低压、从交流到直流、从固定式到移动式、从导线到地线、从主网到农配网的全方位融冰体系,极大地提高电网防冰融冰应急处置的效果和效率。


  自 2008 年起,每年开展电网覆冰长、中、短期预测,为电网抗冰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推广应用冰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监测到各条线路的覆冰情况;在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推广直流融冰装置,实施了数百次现场直流融冰工作,有效防止了线路倒塔断线事故;推广应用防冰闪绝缘子,已应用线路至今未发生冰闪跳闸事故。


  5. 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精益化管理。


  我国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项目,紧密结合配网现状,通过自主创新,在主站、终端、信息交互、配网通信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依托配电自动化主站,建立了包含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分布式终端的协同调度系统,实现储能主动负荷调度,以及分布式电源与电网间的协同互补,显著增强了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提高了分布式电源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在国际上首次大面积成功应用了电力EPON技术,有效保障了配网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国内首次实现多条线路全自动馈线自动化运行,故障隔离与恢复时间由分钟级缩短为秒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配电自动化原有单一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惯例,首次采用国际最新IEC61968信息架构整合了地理信息、生产管理、调度自动化等相关系统信息资源,成功实现了基于国际标准的完整配电网图模建设,体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智能电网特征,为用户、电网、电源间的互动化应用创造了必备条件。配电自动化建设规模和技术应用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电动汽车充换电


  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关键技术及运营研究与实践,是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措施。公司系统性地开展了充换电设施标准制定,编制形成充换电设施标准框架体系, 完成重要标准的编制,成功立项IEC标准《IEC62840 电动汽车换电站安全性要求》,实现了电动汽车领域由我国提出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开展充换电设施关键设备研制和技术研发,成功研发了交直流充电设备、电池更换设备、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在充品,在电服务网络规划设计、与智能电网融合技术、高效能量转换及传递技术、运营管理技术、动力电池及充换电设备检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进行了推广应用。


  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球首次提出了涵盖主站、通信协议、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安全密钥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并据此规划建设了世界用户规模最大、实施范围最广、数据处理能力最强、提供基础用电信息最多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首次提出基于多种加密技术的安全防护技术方案,研发设计了国际首款具有双向计量、安全加密、先进通信、远程费控功能的智能电能表,满足分布式能源计量、阶梯电价实施和智能电网双向互动服务的需要。率先统一了智能电能表及采集设备的型式和结构设计,首次提出远程及本地通信单元模块化、可互换的设计方案,将国内1491种智能电能表的外观型式统一为4种、1032种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外观型式统一为6种,彻底解决了智能电能表和采集终端技术标准多样化、技术指标不统一的技术瓶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智能电能表和采集设备自动化检测流水线,是世界智能用电领域技术标准成功应用的典范。我国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适合我国国、网、省、地各级调度控制中心使用,是电网运行控制和调度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可有效提升电网调度驾驭大电网的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超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完成了基于全国产化软硬件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了一体化支撑平台,并在其上实现了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四大类应用,实现了调度业务的“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在一体化支撑平台、多级调度协同的大电网实时监控和综合告警、基于实测潮流的分布式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日前日内多周期发电计划滚动调整及多维度安全校核、电力系统纵深安全防护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确立了我国在电网调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保障了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通过该系统的建设还有力促进了国产软硬件在电力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六、 智能电网建设重要事件


  2009年5月,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结上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完整方案。


  2009年6月在成立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


  2009年8月,公司确定了坚强智能电网第一批试点项目,标志着坚强智能电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0年3月完成《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和《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报告。


  2010年6月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


  2010年10月,启动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实验)中心建设


  2011年完成《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研究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和5个分报告,形成《智能电网全面建设行动计划总报告》和16个专项分报告。


  2011年9月,建成了国内功能最齐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2011年12月,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期建成投产。


  2012年3月,启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究与建设工作


  2013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举办 2013 国际智能电网论坛


  2014年6月,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


  七、 近期建设目标及未来发展


  “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 发电侧,基本解决新能源并网的技术问题,支撑风电1亿千瓦和太阳能3500万千瓦(含分布式2500万千瓦)国家规划目标实现


  - 电网侧,智能变电站覆盖率超过30%,重点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1.5小时,核心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15分钟以内


  - 用电侧,推广应用3.4亿只智能电能表,为国家50万辆电动汽车发展目标提供基础设备保障


  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 发电侧,支撑国家2亿千瓦风电、5000万千瓦太阳能的规划目标实现,新能源发电占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0%


  - 电网侧,智能变电站覆盖率65%以上,重点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15分钟以内


  - 用电侧,实现智能电能表全覆盖,拓展智能双向互动服务的范围和深度,支撑国家500万辆电动汽车发展目标的实现


  未来的智能电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构建由特高压、超高压、高压等不同电压等级,洲际骨干网架、国家骨干网架、地区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不同层级电网组成的强大电网,广泛使用信息网络、广域测量、高速传感、高性能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依托智能调度等智能化手段,实现电网高度智能化、自动化运行,自动预判、识别大多数故障和风险,确保安全可靠、运行灵活,适应风电、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适应供用电关系灵活转换,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借助于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相互融合,构成功能强大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既可广泛配置电力资源,也可广泛配置其他公共服务资源。基于开放统一、竞争有序,在能源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用户与各类用电设备广泛交互、与电网双向互动,能源流在用户、供应商之间双向流动。


  八、 其他材料


  1. 有哪些单位参与了智能电网创新工程?


  公司坚持“开门搞创新”,与上海市政府、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地方政府、外部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战略性合作


  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推动关键设备研制,如江苏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就拥有63家成员单位,武汉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35家成员单位


  通过科研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研究,如组织29个院士团队、16所大学、22个外部企业专门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通过示范工程推动技术装备实用化,如20余个企业的风电、光伏及储能设备在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应用,国内全部主流电气设备供应商产品也已在智能变电站试点及推广工程中广泛应用.



晶凯源科技  关注于开关电源行业发展  http://www.whjkykj.com/



快速导航


联系我们

主营:口罩机开关电源,直流稳压电源,大功率直流电源,稳压电源,高压直流电源,双向直流电源,atx电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高频直流脉冲电源,可调直流电源,直流脉冲电源,双向直流稳压电源,大功率开关电源,直流稳压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医疗电源,可调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定制,开关电源厂家,pfc电源

公司名称:武汉晶凯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热线:13971315727   18008657988

客服热线:18008659058   18008659581

电话:027-89909066   传真:027-89909377

官网:www.whjkykj.com  邮箱:whjkykf@163.com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汤长城创新科技园A座1栋


微信扫码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 电话直呼

    • 18008659058
    • 18008657988
    • 13971315727
    • 18008659581
    • 产品经理 :
    • 产品经理 :
  • 微信扫码咨询

seo seo